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
索 引 号 | MB1991395/2020-34900 | 发布日期 | 2024-09-25 |
---|---|---|---|
邮 编 | 无 | 关 键 词 | 无 |
地 址 | 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809号 | 电 话 | 027-82810812 |
一、中心概况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分别成立于1999年和2018年,隶属N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由原市艺术研究所、市创作中心、武汉文艺音像社合并组建而成,是从事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戏曲活态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机构。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下设编导部、研究部、《艺坛》编辑部和综合办公室,确立了创建全国一 流的艺术创作中心、科研中心、戏曲活态传承与发展中心的发展目标。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主要职能是承担舞台艺术创作(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方言喜剧、歌剧、曲艺小品、小戏、情景剧等);艺术研究(涵盖戏剧理论研究、书刊编辑、艺术评论、戏剧现状调查等),《艺坛》编辑发行(涵盖戏剧、戏曲等优秀剧本、剧目评论、介绍研究成果、报道戏剧动态)等方面工作,是推动武汉戏剧创作及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建设戏曲活态传承发展平台、戏曲理论研究平台、“戏码头”信息网络平台。着力促进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艺术表演团体之间的深度交流,聚合丰富的戏曲资源,为促进武汉乃至湖北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现有N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挂牌设立的名家工作室7个,分别是何祚欢文史工作室、赵瑞泰剧本工作室、周锦堂汉派小品工作室、陆鸣武汉相声工作室、王海涛编剧工作室、刘子微京剧工作室、梅月洲杂技工作室,聚集了以赵斐、贺大群、白云龙、何大彬、罗幕磊、严兵、高秉江、邱长元、金长青、朱天福、蔡大彭、黄靖、杨德宣、田克兢、江兆旻、李冰、叶爱霞等为代表的一批编剧、导演和表演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舞台作品话剧《张之洞》《董必武》《王荷波》《母亲》《逆行》,京剧《生活秀》《水上灯》《母亲》,楚剧《狱卒平冤》《养命的儿子》《穆桂英休夫》《三月茶香》,舞剧《筑城记》《山水谣》《江湖》,儿童剧《春雨沙沙》《希望》《柠檬黄的味道》《古丢丢》,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等一批优秀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奖”,以及“荷花奖”“飞天奖”“金鹰奖”“金狮奖”“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中心曾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还多次获得武汉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人员结构
现在职总人数23人,其中管理3人,专技人员21人(含两类人员1人),正高3人,副高4人,中级10人,初级4人。
三、近年主要创研成果及荣誉
(一)京剧《母亲》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展演剧目、第四届湖北艺术节闭幕式展演剧目,并荣获“楚天文华大奖”等。
(二)京剧《生活秀》《水上灯》,荣获第五、六届中国京剧节金奖,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剧作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三)话剧《董必武》、楚剧《向警予》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四)话剧《逆行》荣获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大奖、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大戏东望·2021全国话剧展演季参演剧目、2021年武汉优秀文艺作品扶持作品。
(五)舞剧《江湖》荣获文化部2016年度剧本扶持工程,第五届湖北舞蹈“金凤奖”特别奖,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贡献奖,入选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武汉文艺“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等。
(六)楚剧《红鳞谷》获“戏剧中国”2020年度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戏曲类最佳剧本。
(七)喜剧《伸着脑壳接石头》在《戏剧之家》杂志社举办的首届“黄鹤杯”全国优秀戏剧剧本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八)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入选中宣部“全面小康”舞台剧类重点跟踪项目,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等。
近年来,中心研究工作立足戏剧艺术发展需要,为戏剧创作、演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文旅部艺术研究课题立项2个,省级专项资金立项3个,市级课题立项9个。先后出版《楚剧音乐谈》《京剧思辨录》《汉剧音乐研究》《漫说武汉戏曲大码头》等戏曲类舞台文艺丛书十余部。其中《楚剧图文志》《楚剧剧本选·第一辑》等著作分别荣获“省级精品文库图书”“第三十三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奖项,专著《剧中有真味——百部西方名剧的七个关键词》被列为大学通识教育特色教材。
撰写的研究论文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七、第八、第十届“湖北省文艺论文奖”等奖项。此外,中心每年还要举办“文艺沙龙”十期,发行《艺坛》季刊,介绍戏曲研究成果,报道戏曲动态,推动戏曲创作及舞台艺术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攀艺术高峰,力争为实现文化强市,助推武汉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