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索 引 号 | MB1991395/2020-34885 | 发布日期 | 2024-11-01 |
---|---|---|---|
邮 编 | 无 | 关 键 词 | 无 |
地 址 | 武昌红巷13号 | 电 话 | 027-88850322/027-88851096 |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起义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等五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场馆总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8万件(套)。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以上,每年举办、引进、输出展览10多个,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红色旅游区。
武昌农讲所旧址位于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校舍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1963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陈列“探索与奠基——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历史陈列”获得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
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旧居1967年按原貌重建,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位于武昌都府堤街2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1922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湖北地区共产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在此居住,以教书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这里一度成为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纪委的前身在此诞生。同年5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于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展出基本陈列“陈潭秋在武汉”。2007年11月,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现展出基本陈列“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起义门旧址位于武昌首义南路,原名“中和门”,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门之一。武昌首义爆发后,革命党占领并打开中和门,迎接城外部队入城,在城楼布定大炮轰击总督府。武昌首义胜利后,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912年,改名“起义门”。武昌起义门是武汉市重要的辛亥革命遗址之一,也是武汉仅存的古城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是在中央纪委、湖北省委高度重视下,在湖北省纪委、武汉市委领导下,由武汉市纪委主持建设的全面展示党的纪律建设光辉历程的专题性展馆。展览从全党全国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脉络。近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25件(套)文物资料,700多幅珍贵高清历史照片,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纪律建设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填补了国内党的纪律建设展览空白。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休整(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共交通: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昙华林武胜门站
公交576、14、15、514、530、539、542、566、607、804路
咨询电话:027-88850322
邮编:430061
邮箱:wuhanrm@163.com
官网:www.whgmbwg.com
微信公众号:武汉革命博物馆
附件: